《榜样》
有时候,我会替咱们年轻人感到有些不平。
常见一些消息说“超九成孩子将娱乐明星当作自己的榜样和偶像”“某某明星吸引众多粉丝围堵机场”,随之而来的是许多人的哀叹。和父辈们普遍崇拜的战斗英雄、先进人物相比,如今的年轻人似乎不知道该向谁看齐,而是被演艺和商业明星的光环晃得头晕目眩。
人们常说,榜样的背后,是价值的取向。难道我们年轻人,真的是沦为精神空虚、拜金主义、娱乐至死、幻想“一夜成名”的代名词了吗?
我不服,我想你也不服。当下中国虽少见枪林弹雨、血染山河,但有责任、有担当、愿奉献的青年人比比皆是。
年轻的航母舰载战斗机飞行员张超,训练突遇飞机故障,生死边缘的4.4秒仍试图挽救飞机重伤牺牲;29岁北大女博士娄滔不幸患渐冻症,她最后的愿望是将器官都捐出来,“能救命的部分尽管用”;80后的余静两年前主动报名驻村扶贫,“大湾村一户不脱贫,我就不撤岗”;80后特警张劼为保护居民楼200多居民的安全,第一个冲进屋内阻止歹徒引燃爆炸物,自己却被严重烧伤……他们,恪守着最崇高的品格,实践着最宝贵的价值,成为社会中最温暖人心的力量。
每一代年轻人都有着最朴素、最纯真的希冀,都曾在火热的年华里热血沸腾,都渴望在时代的大潮头中流击水。但是,当历史进入这个大发展、大繁荣、大变革的时代,人们的思想方式、人生追求也呈现多元化,对榜样的看法也变得多元起来。
我看过的最简单却令人感动的榜样故事,是一张照片,武警站得笔直排队等候上地铁,后面一小男孩,也把两手放在裤子两侧立正站好。我钦佩你,就去学习你。
我听过的最令我心痛的“榜样故事”,是一位才上一年级的小朋友,在被问到长大想做什么的时候,回答说,想当贪官,因为贪官有很多东西。榜样找错了,人生就歪了。
多元化并不意味着没有标准。这个时代,谁才能够成为我们的榜样?
明星可以吗?如果他醉心艺术、孜孜以求,不是靠炒作、靠脸蛋大红大紫;如果他德艺双馨、言行一致,不是给粉丝一面、背地一面的“戏精”,当然值得褒扬。
普通人可以吗?有一位51岁的父亲和他19岁的女儿考上了同一大学同一专业,女儿说,爸爸是最好的榜样。身边的人,反而更能言传身教。
“失败者”可以吗?当柯洁以一己之力代表人类与人工智能对战,却负于阿尔法狗,谁又能说他的勇气和坚持不值得被称为“榜样”?失败不可怕,拼过就值得!
谁都可以成为“榜样”,关键是,要学习他的是什么?是羡慕他腰缠万贯、挥金如土,还是钦佩他的奋斗之路坚忍不拔、百折不挠?是眼红他的前呼后拥、派头十足,还是崇拜他的废寝忘食、心无旁骛?这一点,你心里一定得有答案。心中有光,你才会发光。
“一个榜样胜过二十条教诲”,一次行动胜过二十次感动。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终将在一代代青年的接力奋斗中变为现实。在你的面前,是一方干事创业的沃土,是一个前所未有的广阔天地。愿这个新时代,能唤醒你身体的每一个细胞,不管你是20岁、30岁还是50岁、60岁;愿你披荆斩棘、矢志不渝,磨砺成自己的“榜样”“英雄”。
十九大开幕会之后,朋友圈里流传着这样一组数字:64岁,210分钟,32000字,全程站立无休息……尚且如此,我辈青年何如?
点评:本文探讨的话题十分集中,在这个价值追求多元化的“大发展、大繁荣、大变革的时代”,“谁才能够成为我们的榜样?”作者以先是对当下轻年人普遍追星的错误思想倾向提出了批判,然后列举了众多鲜活事例,并从明星、普通人、失败者等多个层面,进行辩证客观分析,引导读者树立正确的榜样观,得出谁都可以成为榜样,“榜样”就在身边的结论。在什么样的人能成为榜样这一部分,作者连发三问,“明星可以吗?” “普通人可以吗?”“‘失败者’可以吗?”一一解答,论述不表面化,不脸谱化,客观公正。此外,这篇文章引用事例众多,既丰富了文章内容,又有力地论证了中心论点,从中可以看出,写好一篇议论文,平时素材积累是多么重要。
请登录之后再进行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