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
  • 查看作者
  • 《终身成长》

    书中提出两种思维方式并在各个方面举例说明固定思维方式的危害和成长思维方式的优势。当然第六章人际关系和第七章父母、老师与教练这两章节中还是有部分观点很独特。比如指出越是亲密关系越需要维护,学习并共同成长。两种不同思维模式的人在一起会非常受折磨。夸奖孩子的时候不能只夸聪明和结果,会损害孩子对未知挑战的抗拒。书中也给了一些教育的方式和角度。

    本书给我最大的印象是成长型思维代表的是一种发展型思维,以开放性的眼光来看待问题,并设法解决问题。具有这种思维的人更看重过程、全力以赴和自我超越,他们有强大的意志力,当然最重要是首先他们相信自己可以改变。(所以心态也是最要的,然后制定成长型导向的计划并坚持不懈的执行,具有强大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可谓遇神杀神遇魔斩魔)

    来个四步走哈:

    1.当然你也可以通过每天醒来问自己下面这些问题来提高自己的思维模式:

    对我来说,今天有哪些学习和成长的机会?对我周围的人呢?

    2.在思考如何利用这些机会的时候,制定一个计划,然后问自己:

    我将在何时、何地、用什么方式开始实行这个计划?

    思考何时何地和用什么方式才能让你的计划更加具体。思考用什么方式能让你行动起来,去寻找一切方法, 将你的计划付诸实践并获得成功。(详细的计划有利于执行

    3.当你遇到不可避免的阻碍与挫折时,制定一个新的计划,并再问一遍自己:

    我将在何时、何地、用什么方式开始实行我的新计划?

    4.不管你感觉多差,都要去这样做!获得成功后,别忘了问自己:

    保持不断成长,我还要做些什么?

    成长型思维是设立目标,制定方案,努力执行后遇到挫折,积极思考并尝试新策略或听取意见,以发展的角度看待问题并改善方案,全力以赴对待。

    下面是对每个章节的具体说明:

    作者德韦克提出人有两种思维模式,一种是固定型思维模式,一种是成长型思维模式。

    固定型思维模式的人认为人的能力是固定的更偏向于天赋智力论,更多时候不愿意尝试新的挑战,只想要证明自己的天赋。不在乎过程只看中结果,很难接受失败,对于失败他们会找外借原因,没有团队合作意识。作为领导人,他们偏执而无法接受好的建议,无法接纳比自己优秀的人,最终将企业带向下坡路。

    成长型思维模式的人认为人的能力是可以通过后天的努力不断进取,相比结果更享受过程中是否全力以赴。对待失败他们更看重原因,愿意在重新尝试新的策略,接受别人的建议。相信人的潜能并愿意去尝试新的挑战,总能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并解决它。作为领导人,他们能接受建议,看着团队协作高于个人能力,信任并培养员工的主观能动性。

    作者分别从体育冠军、商业领导力、人际关系相处、教育者等方面进步举例说明固定型思维模式的危害和成功型思维模式对人的帮助。

    体育:冠军的思维模式这章强调胜利是秉性决定的。秉性是一种当事情和你的期望逆向而行时,依然能够挖掘和寻找力量的能力。而秉性又是可以通过学习而改变的。在体育界秉性、决心、意志力和思维模式都是非常重要的。杰西·乔伊娜-柯西在最疲惫的时候通过意志力驱使自己获得成功。她认为无论是运动的过程还是结果,她得到的快乐是一样多的。约翰·伍登的人生信条:个人的成功是付出最大努力做到最好的自己。伍兹也是一样,他懂得如何掌控这个过程,了解比赛,知道自己想要什么,而且知道如何得到我想要的。成长型思维模式者掌握着走向成功以及维持成功的过程。

    商业:思维模式和领导力这章先举例说明了一下固定型思维模式领导者带来的灾难,而后阐述了成长型思维模式领导者的行为。韦尔奇对员工的培养,重视团队协作,且愿意听取意见讨论问题。韦尔奇觉得真正的自信是“有勇气敞开心扉去欢迎新的变化和想法,不管他们来自何方。”在职场上,我们真正需要的是接受挑战,坚持不懈,能够承认并改正错误,能够不断奋斗学习新技能,不惧挫折并坦然接受。

    人际关系:关于相处的思维模式这章中也强调了两性关系也是需要进行正确的沟通,需要努力才能发现并解决双方不同的期望和想法。就好比任何伟大的成就不可能不经历挫折一样,所有的良好的两性关系也不可能避免冲突和问题。遇到问题多从自身找原因,以开放和包容的心态看待问题,因为很多问题的答案都不是唯一的。彼此都站在同一战线上,积极的经营一段关系,双方都会成长,感情也会越来越深。其他关系也是如此,要用积极的心态和方式去解决问题。提高社交能力,学习和享受社交互动而不是评判别人。

    父母、老师与教练:思维模式的传播这章中教育孩子过程中才有成长型思维应该是注重行为而不是只谈想法。多去肯定孩子的想法,给其鼓励并提供技能和资源,帮助他们通过努力达到自己的目标。

    改变思维模式这章主要讲述改变思维模式涉及到的几个方面,如充分准备、全力以赴、意志力、思考方向、控制情绪、持续改变。通往成长型思维的旅程,第一步:接受固定思维模式;第二步:观察是什么激发了固定思维模式?第三步:给自己的固定思维起名字;第四步:当触发固定思维的时候教育它。

    《终身成长》 [美]卡罗尔·德韦克 著 经典语录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个人观点,如需转载使用请联系作者。

  • 0
  • 0
  • 5.6k
  • 请登录之后再进行评论

    登录
    游戏区
  • 任务
  • 小程序码    公众号 小程序&公众号
  • 单栏布局 侧栏位置: